紅七軍燕洞會議舊址位于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鄉燕洞村燕洞舊街。
1930年10月初,紅七軍執行中央命令離開右江北上,10月6日,紅七軍在開赴河池整編途經巴馬的燕洞時,軍政治部在這里召開有百色、奉議、恩陽、恩隆、思林、果德等縣及附近區蘇維埃政府負責干部70多人參加的會議,史稱“燕洞會議”。
會議由陳洪濤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鄧拔奇傳達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11日通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認為目前中國革命形勢一派大好,全國總暴動的時刻就要到來,命令紅七軍遠離右江,去攻打柳州、桂林、廣州,在廣東小北江建立根據地。然后和各路紅軍一起,會師武漢,飲馬長江,共同實現全國總暴動的任務。
鄧小平在會上對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工作作了具體部署,指出:紅七軍主力北上后,敵人一定會對右江革命根據地進行反撲, 形勢是嚴峻的,要求各地要抓緊整頓黨組織和政權組織,使內部純潔;整頓、擴大赤衛軍,迅速建立縣、區常備軍,加強軍事訓練,要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堅定革命勝利的信心;組織群眾抓緊秋收,藏好糧食,提高警惕,做好一切戰斗的準備。鄧小平還指示,為了鞏固右江革命根據地,奉議、恩陽、恩隆、思林、果德、向都等下游地區要以向都十㟖山區為中心,東蘭、鳳山、凌云等上游地區要以東(巴)鳳十㟖(西山)山區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他還鼓勵大家要團結一致,克服困難,堅持斗爭,爭取勝利。
這次會議,為右江革命軍民堅持革命斗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會后各區、鄉蘇維埃政府深入開展宣傳活動,擴大赤衛軍的建設,為日后組建紅七軍二十一師和堅持以西山為中心的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游擊斗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會議指示,右江革命軍民在韋拔群、陳洪濤、黃松堅等領導下,進行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最后將革命火種點燃到滇黔桂邊地區。燕洞會議對于保存革命力量和擴大右江革命根據地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舊址現為三間磚瓦房,保存較完整,有農戶居住。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民風淳樸。
2003年7月,舊址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七軍燕洞會議舊址